close
遂昌縣是浙江農林大學法人科技特派員的結對服務單位。目前,該校在遂昌縣共選派有11名科技特派員,助力遂昌縣的竹碳產業、竹材加工、竹林經營、養殖業、林下中藥材、農傢樂旅遊等領域的發展。科技特派員們不僅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為對接的鄉鎮的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為農民增收致富、生活改善起到瞭積極作用,而且遇到鄉鎮產業對科技的需求中與自己的研究領域不符時,還積極搭建學校與地方的科技橋梁,發揮學校科技人才優勢推進當地產業發展。
遂昌擁有大量的竹林資源,在浙江農林大學的科技支持下,成為浙江省最早開展竹林碳匯交易項目的縣市之一。竹林作為重要的森林資源,具有生長更新速度快、年生長量大、固碳能力強、成林後可隔年連續采伐等特點,是森林增匯減排優勢林種,也為農民增收開辟瞭新途徑。在浙江農林大學的技術支持下,全縣參與碳匯交易項目的竹林面積已經達到瞭12萬畝之多,為山區農民增收創造瞭新的途徑。與此同時,浙江農林大學的科技特派員們,還結合自己的研究成果,指導當地竹農利用有效的林地空間和資源,開發出適合當地竹林下種植的三葉青等中藥材種植技術,開創瞭全新的竹林立體經營模式。
“我們調研發現,我校科技特派員在當地推廣的竹林立體經營模式,利用瞭毛竹超強的固碳增匯能力實現碳儲量的增加,可用於碳市場交易,科技特派員還指導竹農在竹林下種植前景廣闊的中藥材,獲得經濟價值,達到林上碳匯與林下中藥材的結合,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經濟並重,探索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樣板,為山區農民脫貧致富探索出一條道路。”朱瑋強說,這一系列技術,讓當地竹農種台中商標申請查詢植一片竹林,可以分別從銷售筍竹產品、經營碳匯林、種植中藥材等三個渠道獲得收入。
在浙江農林大學科技特派員的的指導下,當地在實驗種植基地探索竹林下種植三葉青並獲得成功。該技術主要采用袋式種植三葉青的方法,每畝竹林可以種植1500袋,每袋至少產三葉青2兩,結合市場批發價每袋至少60元,除去成本,每畝每年可以獲得凈收益1萬元。相比較傳統的三葉青種植方法,竹林下種植三葉青比其作物下套種三葉青有更大的優勢,鬱閉度更好,生長環境更優。目前來在遂昌各鄉鎮正在不斷推廣。
“我們在調查過程中瞭解到,由於這幾年竹材供過於求,竹材價格出現大幅度降低,由2014年每百斤毛竹43元降到25元,且雇傭勞動力砍竹伐和挖筍的成本大幅度上升,竹農的凈利潤微乎其微。所以他們得知在碳匯林下種植三葉青能實現竹林收入+碳匯收入+林下中藥材收入等消息後,越來越多的農戶們都表現出強烈的參與意願,希望參與到竹林立體經營這種新的竹林種植模式中去。”朱瑋強說。
為更好的推廣這項技術,幫助更多群眾瞭解竹林碳匯、竹林立體經營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術,浙江農林大學的師生們學生,還先後前往瞭景寧、遂昌等地的320多戶竹林經營農戶,采用面對面講解的形式向農戶進行介紹碳匯知識、調研林下種植中草藥的情況,吸引瞭越來越多的竹林種植農戶的興趣和參與。
“竹林立體經營模式,可以帶來增收就一定會得到大傢的支持。我們傢的毛竹林很遠,路又很窄,毛竹砍瞭都運不下來,都隻能任它爛掉。現在按照竹林立體經營模式,不僅可以賣竹賣筍賣碳匯,竹林下種植的中藥材也是筆收入。即使筍竹賣不掉,還可以賣中藥材、賣碳匯,不僅收入就有保障,而且環境也會越來越好。”浙江省景寧縣景南台中商標註冊鄉忠溪村村民徐衛平對繼續經營好自傢竹林充滿瞭信心。(陳勝偉)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