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電影市場這個瘋長的年輕人,我們應該多一點警惕|好奇心年度票房

正在上映中的《唐人街探案》有兩個結局,第一個結局是真相大白;另一個加上瞭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容,使得原本皆大歡喜的結果又變得可疑起來。

用 2015 年最後一部電影的這個開放式結局,來描述過去一年的中國電影市場,或許再合適不過瞭。

新年剛過,還在元旦假期,電影局就迫不及待地對外宣佈瞭過去一年內地電影市場所取得的好成績--總票房首次突破 400 億,達到瞭 440.69 億元;48.7% 的同比增長,創造瞭 2010 年以來的最高增幅;在與進口片的競爭中,國產片也占據瞭全面的上風,份額超過瞭 61%。

在這份喜氣洋洋的成績單背後,其實是一個變得更為復雜的市場。就像一個會移動的迷宮,你走過的路,做過的標記,都會因為變化而更加可疑。



在總票房 271 億,份額超過 61% 的國產影片中,有近 86 億是來自各類 IP 的改編,包括票房排名靠前的大部分影片,國產電影的故事生產能力是否更強瞭,是可疑的。

在院線上映的 358 部電影中,有 86 部票房沒有達到 100 萬,179 部票房沒有超過 1000 萬,加起來的比例占到瞭 74%--這些電影的投資者絕大部分已血本無歸,在這個市場上真正賺到錢的是不是更多瞭,也是可疑的。

這個市場遠沒有它看上去那麼健康,那麼茁壯。當規則還沒有完全建立的時候,已經有人開始大肆地破壞已有的行規。

《捉妖記》為瞭得到票房冠軍的稱號偷買票房已經變成瞭一樁國際醜聞--最知名的票房統計網站 BoxOfficeMojo.com 已經去掉瞭其票房成績,甚至表示因為中國票房統計“水太深”,將停掉整個內地市場票房的更新。

因為《大聖歸來》團隊的分手鬧劇和賀歲檔幾部影片之間的“掐架”,網絡水軍的問題再一次被熱烈地討論,以至於豆瓣 CEO 阿北都需要站出來發表公開聲音,撇清和水軍的關系,維護豆瓣的聲譽。

還有一些片方在電影上映前的“小聰明”--比如大規模的提前點映來搶票房,比如在上映首日把利潤全部給影院來爭取排片支持,都在給這個市場的混亂無序增添新的註腳。

當然,如果你隻是一個影迷,事情相對要簡單一些:過去的一年,你是否更頻繁地進入電影院,是否享受到瞭更好的購票和觀影服務,是否看到瞭更多讓你覺得值回票房的好電影。

你怎麼看?根據電影局的數據,2015 年城市影院觀眾人次達到 12.6 億,比 2014 年增長瞭 51.08%。票價依然沒有怎麼漲,買票變得更加方便瞭。

雖然爛片依舊多,但今年的好片子也更多瞭。賀歲檔中的《老炮兒》、《尋龍訣》、《唐人街探案》,此前的《心迷宮》、《烈日灼心》、《解救吾先生》、《師父》等等,電影院裡終於能有一批讓你“看得下去”的國產電影瞭。

這個市場並沒有那麼好,同樣它也沒有太糟,就像一個處於青春期的少年,它在快速的變化,快速的成長中。我們應該在鼓勵的同時對它保持一點警惕和懷疑,因為學壞總是會更容易一些。

國產電影取得對進口片(表面上的)完勝

如果光看最終的票房數字,你會產生一種中國電影終於崛起瞭的錯覺。

440 億總票房中國產電影貢獻瞭 271 億多,占總票房的比例超過瞭 60%。也就是說你每花 100 塊錢看電影,就有 60 多塊貢獻給瞭國產片--這是是幾年來面對好萊塢大片第一次壓倒性的勝利。

這種“勝利”還體現在單部電影的票房上。2014 年票房最高的 8 部電影中有 5 部是好萊塢大片,而 2015 年票房最高的 4 部電影中有國產片占瞭 3 部,隻留下《速度與激情 7》一個獨苗,前 10 名中國產片高達 7 部。



2014 年《變形金剛 4》一片獨大,以領先第二名《心花路放》8 億多奪冠的情況也不見瞭。相反,2015 年的元旦、暑期、十一和賀歲幾個重要檔期最房最高的都是國產片,《捉妖記》還以 24.38 億,領先《速 7》1200 萬元的票房成為瞭年度票房冠軍。

越來越多的國產電影正在吸引更多的觀眾走進影院,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現行的對國產片的檔期保護政策在其中起到瞭重要的作用--這種保護甚至超過瞭往年。

比如在青少年放假的暑期,你已經看不到《頭腦特攻隊》這樣台灣商標註冊查詢的進口動畫大片出現,而是被用來支持《大聖歸來》這樣的國產動畫--最終前者在國內隻有 9700 多萬票房,而《大聖歸來》一路高歌,最終以 9.56 億創造的新的內地電影動畫紀錄。

另一種“保護”的方式是把大量的進口影片安排在瞭相同或相鄰的檔期上映,彼此對沖票房。九月份的《碟中諜 5》、《小黃人大眼萌》、《像素大戰》,11 月的《火星救援》、《移動迷宮 2》和《饑餓遊戲 3:嘲笑鳥(下)》,都是這樣的情形。

所以這樣的勝利並不足以讓我們感到欣慰,反而對這種“愛的供養”感到一絲擔憂--在溫室裡面呆久瞭,到底能否抵禦真正的自然競爭?

好在這種保護帶來的窗口期不會太長,按照之前中美兩國關於電影市場開放的約定,2017 年中國將要實現對國外電影的全面開放--而不是現在每年幾十部配額,還要通過各種安排來限制你的發揮。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有好戲看瞭。

“政策性歧視”隻是一方面,好萊塢在中國市場還台灣商標註冊代辦有更大的問題

把好萊塢大片在中國市場的弱勢地位完全歸結於政策性歧視,也是一種偷懶的做法。過去一年應該給好萊塢公司們敲響瞭警鐘,這個市場在變得越來越開放和龐大的同時,他們的財務報表上中國區的業績數字並不一定會穩步增加。

雖然這種說法有些滑稽,但事實就是--在進入中國市場 20 年後,好萊塢公司們又迎來瞭一次水土不服。

如同國產電影在內地市場上能享受到一定的政策紅利,好萊塢電影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優勢--故事、視覺奇觀、從沒見過的大牌明星。

這些優勢讓好萊塢在中國市場上吃瞭許多年的“老本”,尤其是整個市場在 2009?2010 年起來之後,由好萊塢整個工業體系生產出的這些電影,在作坊式生產的國產影片面前,優勢十分明顯。當國產電影開始制作出一些有意思的故事時--比如《瘋狂的石頭》、《鋼的琴》,《阿凡達》帶起來的 3D 加巨型銀幕的熱潮又讓好萊塢大制作在中國市場火瞭好幾年。而至於這些大片的宣傳,最有效的方式就讓這些以往隻能在大小銀幕上看到的好萊塢明星來中國走個場,爬個長城,說幾句中文。

當你發現大部分進口大片空洞到連視覺奇觀都無法彌補,當你發現那些好萊塢大咖一年要來中國好幾回時,那種興奮感就逐漸消失瞭,好萊塢公司們需要找新的,讓中國觀眾興奮起來的東西。

《碟中諜 5》找來瞭馬雲和阿湯哥對談,《星球大戰:原力覺醒》讓風暴兵登上瞭長城,《火星救援》甚至把土豆“種”進瞭國貿地鐵站中--大傢都意識到瞭,原本那一套在中國市場的打法已經逐漸失效瞭,你需要投入更多的金錢智力,才有可能讓這裡的觀眾註意和喜歡上你的電影。

對於總指揮依然放在北美的好萊塢大公司來說,這種轉變並不容易。



賣得好的電影幾乎都是 IP,然而這股風潮很快會過去

如同好萊塢續集片統治瞭北美票房一樣,2015 內地票房最高的國產電影,除瞭國產片冠軍《捉妖記》算是一部原創的電影,絕大部分都有自己的系列或者說是 IP。

第二名《港囧》是徐崢囧系列的延續,此前的《泰囧》已經創造過 12 億的票房奇跡;緊隨其後的《尋龍訣》改編知名網絡小說《鬼吹燈》的後四卷,《夏洛特煩惱》此前是開心麻花最暢銷的話劇,《煎餅俠》有《屌絲男士》系列 30 億的互聯網點擊量打底,還有《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沒有哪個形象能比孫悟空更有賣相瞭。

除瞭這些我們看得見的熱門電影,還有一些更加量化的數據能反映電影行業 2015 年呈現出的 IP 熱潮。根據微影數據研究院公佈的數據,過去一年由各種 IP 產生的電影,票房高達 85.87 億,占到瞭國產片總票房的 36.1%。

小說是電影最重要的故事來源,占到瞭將近一半。僅僅是《狼圖騰》、《何以笙簫默》、《鬼吹燈》這三部由小說改編的電影加在一起,總票房就接近瞭 30 億瞭。IP 這個詞火瞭之後,電視劇、網絡劇、小說、綜藝節目、動畫片、遊戲,甚至是一首歌名,都有人願意出高價買,然後把它變成一部電影。



華誼兄弟電影集團的總裁王中磊在年中接受我們采訪時說,現在國內排名前 100 名的熱門 IP,都已經被搶光瞭。而大部分電影公司對於這類電影,往往不是抱著精耕細作的態度,而是希望快速開發,趕快變現--拍《何以笙簫默》這種爛片反倒成為瞭一種時尚。

這種風潮退去的時候可能會比預想得要快,一方面是因為前面所說的,最好的 IP 已經被開發瞭一遍,許多都已經拍成瞭電影,其中很少有像《尋龍訣》那樣可以繼續拍續集的電影;另一方面則是觀眾的覺悟,在被騙瞭一次兩次後,對於這一類希望吸引“原著黨”的電影,會更加謹慎。

大導演失靈後,光有大明星也賣不動電影瞭

比起 IP 熱潮,更快退去的是這個市場此前數年對於大導演、大明星的追逐。這個趨勢從 2014 年就開始顯現,到瞭去年更是成為瞭常態。

去年的年終總結時我們提到瞭吳宇森的《太平輪》。投資 3 億,即便是集結瞭中日韓的一線明星,在票房容量最高的賀歲檔上映,《太平輪》(上)也隻獲得瞭近 2 億票房;2015 年 7 月份上映的下半部雖然改名為《太平輪:彼岸》讓它看上去更像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但仍然沒有能讓觀眾買賬,最終票房隻有 5000 多萬。

和吳宇森一樣鬱悶的還有陳凱歌,徐崢--盡管《道士下山》和《港囧》的票房仍然還不錯--但經過瞭這兩部電影之後,他們都遭遇瞭觀眾對他們的信任危機,如果不好好反思,很可能就會被成下一個《太平輪》。

這種信任危機在過去一年從大導演轉移到瞭大明星身上。這些以往靠刷臉就能獲得鮮花掌聲名利雙收的一線演員們發現--觀眾變得更加理性瞭。由黃曉明、趙薇、佟大為主演的《橫沖直撞好萊塢》在最熱門的暑期檔,票房也隻過瞭 3 億,而這部故事混亂毫無誠意的影片對演員本身也產生瞭一種信譽上的傷害--在社交網絡上表達不解,甚至看完電影粉轉黑的人也不少。



“明星失效”更著名的案例就發生在一個月前,楊冪的《怦然星動》、王寶強的《不可思異》以及李小璐的《從天“兒”降》三部電影上映,這幾部被網友戲謔為“錯別字三人組”的電影拍得實在有些糟糕,而最終也隻有《怦然星動》票房勉強過億--還有網友調侃說,那都是李易峰粉絲的功勞。

大明星拍爛片的原因也挺好理解的,電影市場這麼好,大牌藝人們不甘於隻拿那一份片酬,還希望自己做投資人開發電影項目,而這種又當主演又當老板的項目,許多認真拍電影的導演並不願意接。“到底是演員聽你的,還是你聽演員的?照理來說要聽導演的,但 ta 又是你老板,所以往往很難搞。”一名拒絕瞭類似邀約的導演之前曾跟我吐槽說。因此這一類電影往往優先照顧的是演員舒不舒服,戲份是不是滿意,而並不是從一個正常的創作角度出發--因此你也不難理解,為什麼這種片子往往會拍成瑪麗蘇或者傑克蘇。

萬達是今年最好的公司,王健林的電影生意紅火

今年票房超過 10 億的五部國產片,有三部來自萬達。萬達主投的《尋龍訣》票房已經超過瞭 16 億,參投的《煎餅俠》和《夏洛特煩惱》則是今年最大的黑馬。另外還有兩部電影--《滾蛋吧!腫瘤君》和《唐人街探案》票房超過瞭 5 億。

一個更有趣的數據是,這五部高票房的電影,豆瓣評分最低的是 6.3 分的《煎餅俠》,最高的是 7.9 分的《尋龍訣》,另外三部影片得分均為 7.6,五部電影的平均分達到瞭 7.4 分,要遠高於所有院線電影的平均得分。也就是說,這些電影在取得高票房的同時,也得到瞭觀眾較為正面的評價。

不過王健林更賺錢的業務還是他的電影院--萬達院線。根據萬達院線的公告,2015 年前 11 個月票房收入達到瞭 54 億元。根據微影數據研究院的預測,萬達 2015 年的全年票房收入將在 60 億元,占到全國總票房的 13.64%,比第二名中影星美要多出 20 億的票房。

在今年一月份在 A 股上市之後,萬達院線就成為瞭今年表現最好的股票之一。從最初 21 元的發行價一路漲到瞭最高時的 245 元,王健林的身價有一半都來自他手底下這傢全球最大的連鎖影院。

一批好看的電影和有才華的年輕人在這一年集體出現

這可能是過去一年最值得慶幸的一件事,比起那 440 億的票房數字,這些新影像新面孔代表的,才是未來。

《心迷宮》、《老炮兒》、《尋龍訣》、《烈日灼心》、《解救吾先生》、《師父》、《我是路人甲》、《捉妖記》、《大聖歸來》、《滾蛋吧!腫瘤君》、《夏洛特煩惱》、《煎餅俠》、《唐人街探案》… 過去一年讓人覺得還有點意思的電影,比以往幾年要多瞭不少。這些電影並不完美,但它至少是有想法、有思考的影像。

這些影片的創作者各不相同。比如《大聖歸來》做瞭 8 年,徐浩峰在拍攝《師父》之前已經被一些人定性為沒有才華的導演,而如果沒有《烈日灼心》,曹保平這個名字也不會出現在大部分電影的導演候選名單中。管虎、丁晟、烏爾善原本都是“創作上的中年危機”重點關註對象,至於沈騰、大鵬、陳思誠,人們多少都抱著一種獵奇的心態去看待他們拍電影這件事。



最大的共同點是,這些電影的創作者都更尊重觀眾,它們背後也站著願意用更加認真的態度去制作電影的公司。當這些年輕人能夠不斷得台灣申請商標到機會,當這些公司能夠從所謂“良心作品”中獲得好的回報時,有一些美好的事情就會在這個市場上發生。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arrow
arrow

    cwc882w2w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